全国服务热线:4008 861 309
当前位置:首 页 > 市场活动 > 行业动态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亚洲、美洲和欧洲三大区域的发展结果各不相同:亚洲滞销,美洲增长明显,欧洲持续发展。


  2007年,大约有21000台工业机器人供应至美洲,这比2006年度增长17%。根据IFR的信息,这种良好的结果可以使得西方制造厂商加强投资,他们订购的机器人数量比2006年多出52%。向美国的供货数量提高了12%,达到16600台;向加拿大的供货数量提高了67%,达到2900台;巴西为700台,位居第三,但比2006年增长了62%。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建立了9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7个科研基地。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给产业化带来了希望,为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基础。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1、美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至2003年末,在美国运行的机器人总量为112400套,比2002年增长7%。2007年底,运行的机器人数量达到145000套。就每万雇员拥有工业机器人数进行统计,至2003年末,美国制造业中,每1万雇员拥有63个工业机器人。尽管从排名上说,美国已经进入世界前十名,但其与前几名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仅相当于德国的43%,意大利的54%,欧盟的68%。与普通的制造业相比,美国汽车工业中每万个产业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大大提高,达到740个,但仍然远远低于日本(1400个机器人)、意大利(1400个机器人)和德国(1000个机器人)。


  注1:至2003年底,日本每万名雇员拥有322台机器人。但日本在2000年以前的统计数据,包括了所有机器人的数量;2001年以后的统计数据排除了除专用加工机器人外的专用机器人,与各国数据才有了可比性。

  注2:至2003年底,韩国每万名雇员拥有138台机器人。但韩国的数据包含了所有类型的工业机器人。美国是机器人的诞生地。早在1962年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比起号称机器人王国的日本起步至少要早五六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美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的机器人强国之一,基础雄厚,技术先进。综观它的发展史。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美国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立足于研究阶段,只是几所大学和少数公司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那时,美国政府并未把工业机器人列入重点发展项目,特别是,美国当时失业率高达6.65%,政府担心发展机器人会造成更多人失业,因此既未投入财政支持,也未组织研制机器人。而企业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也不愿冒风险,去应用或制造机器人。致使错过了发展良机,固守在使用刚性自动化装置的层面上。这不能不说是美国政府的战略决策错误。


  7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和企业界虽对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和应用认识有所改变,但仍将技术路线的重点放在研究机器人软件及军事、宇宙、海洋、核工程等特殊领域的高级机器人的开发上,致使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后来居上,并在工业生产的应用上及机器人制造业上很快超过了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才感到形势紧迫,政府和企业界才开始真正重视机器人。制定和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一方面鼓励工业界发展和应用机器人,另一方面制订计划、提高投资,增加机器人的研究经费,把机器人看成美国再次工业化的特征,使美国的机器人迅速发展。8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大厂家应用机器人的技术日臻成熟,第一代机器人的技术性能越来越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美国开始生产带有视觉、力觉的第二代机器人,并很快占领了美国60%的机器人市场。


  尽管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上,美国走了一条重理论研究,轻应用开发的曲折道路,在普通制造领域丧失了一定的机会和市场,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却确保了美国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机器人的技术更加全面、先进,适应性也很强。


  具体体现在:机器人性能可靠,功能全面,精确度高;机器人语言研究发展较快,语言类型多、应用广,水平高居世界之首。此外,美国机器人的智能技术发展也很快,其视觉、触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已在航天、汽车工业中广泛应用,高智能、高难度的军用机器人、太空机器人等发展迅速,并已经实际应用于扫雷、布雷、侦察、站岗及太空探测方面。


  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据统计,近年来全球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2007年全球机器人行业总销售量比2006年增长10%。而无论在使用、生产还是出口方面,日本一直是全球领先者,目前日本已经有130余家专业的机器人制造商。


  人性化、重型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正是基于对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过渡的担忧,全球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支持,除直接对金融机构的接管以及通过货币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外,还涉及一些制度调整方面的内容,将可能给全球未来的金融发展造成一些长远的影响。


  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0.5%。


  2、德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德国引进机器人的时间比英国和瑞典大约晚了五六年,但战争所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国民的技术水平较高等社会环境。却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2O世纪7O年代中后期,德国政府采用的积极行政手段也为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如在“改善劳动条件计划”中规定,对于一些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器人来代替普通人的劳动。这个计划为机器人的应用开拓了广泛的市场,并推动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目前,德国工业机器人的总数占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


  自1994年以来,德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21世纪初,由于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金属加工记者了解到,德国机床市场下降幅度达到20%。相比之下,工业机器人的下跌幅度仅为其30%左右,其中销售数量下降低于7%,销售额下降5%;而同期的欧盟工业机器人市场跌幅则高达16%。经短暂的下跌后,2003年德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销售增长了13%。金属加工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至2003年底,德国工业机器人总装机数量为112693台,与美国112390台相当。2007年,德国工业机器人运行总量为151400台,年度增长率为5%,2008年运行总量为155000台左右。


  3、英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英国的工业机器人起步比当今的机器人大国日本还要早,并曾经取得了早期的辉煌。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7O年代初期,英国科学研究委员会颁布了否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Lighthall报告,导致政府对工业机器人实行了限制发展的严厉措施。这个错误决策导致英国的机器人工业一蹶不振,在西欧几乎处于末位。然而国际上机器人蓬勃发展的形势使英政府转变了态度,并从20世纪7O年代末开始,推行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机器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英国机器人开始r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及大力研制的兴盛时期;但为时已晚,老牌资贲主义国家的风采已不复存在。

  至2003年底,英国工业机器人总装机数量为14015台,比2002年增长3%。2007年,英国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为16300台,2008年达16850台。就每万名雇员拥有工业机器人数进行统计,至2003年末,英国制造业中,每1万名雇员有39个工业机器人。作为对比,德国为148个,意大利116个,西班牙72个,法国71个。在英国汽车工业中,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660个工业机器人,但这个数字还是远低于日本(1400个)、意大利(1400个)和德国(100个)。


  4、日本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日本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令人瞩目,无论机器人的数量还是机器人的密度都位居世界第一。在其经历了短暂的摇篮期之后,快速跨过实用期,迈入普及提高期。在2O世纪8O年代至9O年代初期,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可谓处于繁荣鼎盛时期,似乎无所不能。然而,花无百日红,自20世纪9O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欧洲和北美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国际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日本转向了欧洲和北美。

  在度过了几年的低迷期之后,21世纪初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又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尤其是伴随着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对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增长,以及日本本国早年工业机器人因服务期限而带来的更新换代,预期将对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5、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分析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建立了9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7个科研基地。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给产业化带来了希望,为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搬运码垛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不少品种已经实现了小批量生产。“机器人产业化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尽管如此,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却存在着巨大的问题。除了众多历史原因造成制造业水平低下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认识和定位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首先,我国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虽然我国在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全面,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因此造成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力。


  第二,中国的机器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虽然已经拥有一批企业从事机器人的开发,但是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在机器人市场方面一直面临国外机器人品牌的打压。国外机器人作为成熟的产业采用整机降价,吸引国内企业购买,而在后续的维护备件费用很高的策略,逐步占领中国市场。


  第三,国家认识不到位,在鼓励工业机器人产品方面的政策少。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及应用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我们必须从国家高度认识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据金属加工记者了解,日本战后对机器人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前,日本已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生产大国。工业机器人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应该比照新能源中的电动汽车,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


  如今,已经有一批机器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研制或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机器人产业化开发。可以预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不久后将会作为一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产业而存在。金属加工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奇瑞已经制定了2012年年产100台焊接机器人产业化目标。


  政策扶持--我国工业机器人之推进剂中国机器人产业化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如果政府的扶植力度再向前推进一步,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将会越过目前的“临界期”,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如何以高质量、低成本和快速反应的手段在市场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已是我国企业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为我国工业机器人提供了不同的市场需求,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市场日趋成熟。


关键词:工业生产机器 机器人 涂装设备 
相关文章:
美国固瑞克-开创自动化新时代
关于自动机器人静电喷涂
纯电动汽车内力比拼 长江汽车率先进入超级机器人时代!
格力扩展制造版图 机器人自主研产销已入佳境
聚焦深圳智能装备博览会:机器人等本土智能装备异军突起
水性涂装设备造就绿色环保